之前爬過幾次獅山古道,老實說都不是很滿意!
不是天雨路滑,無法發揮自以為的強大實力;就是沒做功課,高估路線與時間,總之,不是哭著,就是爬著,感覺有緣無分!
雖然在工作上沒啥長進,隨著年歲漸增,只想悠哉度日,最好什麼新東西都不要學!可惜我對獅頭山幾年來的執念,不是這些大雨、青苔可以輕易擊倒忘懷的,在我偏執的想像中,大齡OL應該是輕鬆步下獅頭山,愜意的看著手錶說:只花兩個小時,還可以!
如果不挑戰成功,完完整整笑著走完全程,可能無法從過去的痛苦中得到解脫與遺忘,所以2017的端午連假,計畫再來挑戰第三次。
考量省錢、對膝關節的保護,與不同的路線挑戰,此次從苗栗獅頭處起登,獅頭處有不少石階,上樓總比下樓好;之前搭台灣好行苗栗南庄線,從古道口起攀,此次改從古道口的下一站:龍門口步道起攀,體驗未知的新鮮感。
到龍門口的台灣好行僅有苗栗南庄線,詳細的交通路線說明,請參考下面連結:
http://bibi0920.pixnet.net/blog/post/142786574
提醒大家,縱使在國定假日搭乘,台灣好行苗栗南庄線的時刻表,仍舊照平常日班表發車喔!
[準備]
大容量的水、傘、長褲、帽子、防曬、防蚊液,登山杖依個人需求。
強烈建議大晴天出遊,此地石階與柏油路多覆青苔,雨天走來相當滑腳,增添行旅困難!
[路線]
獅頭山廟宇羅列,若不先做點功課,恐淪為走馬看花,下文是從龍門口走來,各個山門、廟宇的出現順序:
龍門口步道→南天門→紫陽門→輔天宮→勸化堂→清虛門→道德門→淨土門→舍利洞→開善寺→凌雲洞→觀日亭→開善寺步道→獅山大石壁→望月亭→氣象站→三角點→望月亭→元光寺→海會庵→凌霞洞→七星二亭→七星亭→七星一亭→萬佛庵→獅山古道牌樓
(全程約6.5km,不休息約3~4小時)
搭乘台灣好行下車後,大概會因為找不到龍門口在哪滿頭問號,當地的路標做得不夠周延啊!
最簡單的方式,是從獅頭山的牌樓處往上走,因為從苗栗起攀是上坡路,如果不知道該往下還是往上,通常往上走就沒錯了!若在此選擇往下行,遠離牌樓,反而是到滑腳的獅頭山「古道口」。
循著獅頭山牌樓往上走,找到龍門口步道指標,
進入龍門口步道,先映入眼簾頗具歷史感的石階路!
工作轉換與身體不適的關係,好一陣子沒爬山了,體力大不如前,筆直的石階路扶搖直上,漫漫階梯長路一段又接過一段,走到都想TT了XDDD 若無休息,這段路約莫15分鐘。
兩旁雖綠蔭夾道,亮晃晃的五月天走來仍相當炎熱,汗流浹背,野外蚊蟲又多,邊走邊拍癢,不一會的時間,大容量的水壺已喝掉一半,大概當啤酒乾杯了!石階路有點小陡,又累又喘,當下一度閃過放棄的念頭,完全是用意志力在撐。
從龍門口步道到勸化堂,途中會銜接兩次柏油路(或者說產業道路),千萬不要疑惑是否走錯路!
這裡缺乏指示牌,走來有點霧煞煞,基本上往上坡方向行就不會迷路了,看到「南天門」的牌樓後,確定是往勸化堂的方向無誤,恭喜你沒走錯。
從「南天門」牌樓進入後,會出現叉路,
往上通往勸化堂,另外一條是通往勸化堂的停車場車道,
以前知名的珈味鮮中藥豬血湯就在勸化堂停車場旁擺攤,老闆說後來地主不給租了,兩年前搬到苗栗南庄的十三間老街營業,生意依舊不俗,還多了室內冷氣開放,94爽。
獅頭山廟宇羅列,若不先做點功課,恐淪為走馬看花,原以為先映入眼簾的會是名氣響亮的勸化堂,實際走來並非如此,下文的介紹是以從前山走來,苗栗縣界境內各個山門、廟宇的出現順序,為香客朝聖的慣行路線,想輕鬆走的朋友也可以參考這個路線:
紫陽門→輔天宮→勸化堂→清虛門→道德門→淨土門→舍利洞→開善寺
若略過獅頭山古道口,自勸化堂下方大停車場起攀,會先遇到「紫陽門」。
紫陽門為輔天宮的山門,入此門可見輔天宮。
紫陽門是獅頭山中最重要的古蹟之一,興建於日治時期,屬穿堂式的獨立門樓,為前山遊勸化堂、獅頭山的必經之路,從紫陽門緩步登臨,途經輔天宮,即可到達勸化堂。
門前左右各有一對抱球石獅子,姿態可愛,突然發現,獅頭山廟宇這麼多山門,好像只有紫陽門跟清虛門前有石獅。
從前山遊獅頭山,最先映入眼簾的廟宇是輔天宮,需拾階往上才會到勸化堂,兩者一個在樓上,一個在樓下,類似一、二樓的關係。輔天宮旁設有素食餐廳,可供用膳,亦有香客大樓供住宿。
獅頭山的廟宇大多依渾然天成的岩壁洞穴興建寺廟,輔天宮是勸化堂三剎(輔天宮、勸化堂、開善寺)中,唯一非鑲嵌在岩穴中的建築物,輔天宮主祀地藏王菩薩,代表地府。
我對於宗教文化與廟宇之美研究甚淺,寫不出什麼高見,只會寫廟大不大間?景好不好看?這類俗物,讓看倌們見笑了。
山門係指寺院的樓門,過去的寺院為遠離市井塵俗,多隱於山林,修行者再於山腰或山腳下建築山門,藉以引領香客知道山上有座廟,可以讓他們去供奉。
這兒的廟大多有個山門,清虛門為勸化堂的山門,入此門可見勸化堂。
勸化堂前原有左右兩座山門,都是民國43年所建,左側的清虛門因勸化堂前廣場拓寬,阻礙視野,於民國75年拆遷重建,取老子「清淨虛無」之意命名。
勸化堂興建於1987年,坐落於獅頭山前山山腹,是獅頭山的寺廟中規模最大、寺產最豐、建立較早的,為南庄地方仕紳募資所蓋,利用天然岩洞興建而成,信仰內含涵蓋儒釋道三教,漫步獅頭山尋幽覽古之際,還可見到如此雕樑畫棟,巍峨堂皇的廟宇,著實大開眼界!
勸化堂建堂規制由勸化堂、輔天宮、開善寺三大聖剎所構成,勸化堂主祀玉皇大帝,代表天堂;左近的輔天宮主祀地藏王菩薩,代表地府;較遠處的開善寺,主祀西方代表淨土。
因其坐落於山間,高度自然不低,遠方山巒疊翠,雲霧飄渺,很適合悠遊欣賞山城綻放的盎然綠意,台北很難見到這麼美的廟宇山景。
道德門為勸化堂右邊的山門,建於民國43年,氣質復古,門如其名!
過此門可分為左右兩條路徑,殊途同歸:
1.右行接獅山古道、獅山大石壁:屬登山步道,直行快速路線,約有1300階連續上坡石階,需走上2~3小時路程到獅尾。
2.左行接開善寺步道:屬繞腰路線,沿途多古蹟、寺廟,過舍利洞後可見開善寺,走到開善寺再原途折返,較為輕鬆寫意,為香客慣行走法;亦可往上續攀凌雲洞、觀日亭、獅山大石壁,再接獅山古道出,屬於健腳山徑行程,難度較高,途中多原始山路,里程數比一號選項多1KM,兩者殊途同歸。
過「道德門」取左行,來到舍利洞西王金母,內有九天玄女洞,這裡可遠眺勸化堂及輔天宮,佳景天成。
舍利洞興建於大正12年(民國12年),位於勸化堂跟開善寺之間,有一半的建築嵌於天然岩洞內,主祀道教西王金母(瑤池金母),原為前獅頭山勸化堂理事長黃光榮祖母陳氏晚年出家禮佛之處,後為獅頭山和尚、尼姑養老圓寂之處。
從前山一路走來已習於巍峨堂皇的廟宇建築風格,初來乍到舍利洞先是一愣,外觀與大大的招牌不比勸化堂、輔天宮等富麗堂皇,帶點市井小廟風味,原先是個長期乏人整修、無人居守的破敗山洞,經整建後而有今日模樣。
淨土門介於舍利洞跟開善寺之間,為開善寺的山門,建於1954年(民國43年),因地勢修築不便,僅有簡單的牌樓,沒有華麗的山門。
淨土門為第19世章嘉活佛於民國42年與蔣介石等人遊歷時所提,章嘉活佛為四大活佛之一,於1957年圓寂。
過淨土門再爬一小段石階路,來到開善寺。
開善寺主祀西方代表淨土,為勸化堂建堂規制中的三大聖剎之一,供奉西方三聖:阿彌陀佛、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,於民國20年落成,奠基之處為獅頭山前山最大岩洞,正殿屋頂有三分之二深入岩洞中,規模雖未如勸化堂龐大,寺古山靜,頗有鐘靈之氣。
寺前有一顆巨石,為民國92年清明節清晨從後方山上滾下,砸毀天公爐,所幸無人受傷,因位置恰好落在神像前,像從天而降的禮物,而被保留下來。
沿山腰禪道續行,先看到潮音洞的觀音像,命名悠遠,實則是個很簡單的小亭、上立一尊觀音,跟潮音洞之名難以聯想,旁邊白色的小廟則是凌雲洞,凌雲洞廟身大半嵌在岩洞內,跟前面規模華麗壯美的大寺廟相比,這裡顯得簡單低調。
過凌雲洞後,沒遇過香客,多數香客最遠到開善寺,畢竟續走距離太長了,僅在天氣清朗時偶遇一些搞不清楚狀況,不了解里程數的遊客誤入。
下方有一條之字型的道路,路旁每間隔1.5公尺便有一座觀世音雕像,相當莊嚴,幾乎無遊客行經,只見廟方打掃人員打理。開善寺曾一度脫離勸化堂本堂管轄,為讓信徒方便直接朝山,因此籌款開闢直達寺前的道路、廣設觀世音雕像,直到民國84年10月,才將寺務交還勸化堂董事會管理。
前山廟與廟之間以階梯、古道相接,若只是從紫陽門走到開善寺,晴天並不難走,亦有些許健行之效。若要續攀凌雲洞→觀日亭→獅山大石壁,再走完獅山古道,屬於勇者健腳行程,頗為耗時,要有一番心理建設。
觀日亭在稜線山腰處,老實說依其地理位置,也觀不到什麼日,離獅尾處還有一大段距離。
過觀日亭後要有心理準備,路徑會越來越難走!想輕鬆省時省事的,不建議選走開善寺步道。
觀日亭旁為一路陡上的木棧道,中途可見一些崩塌現象,枯枝落葉滿地,似乎乏人問津。
目標是登山健行的遊客,過道德門後通常會選擇右行接獅山古道到獅山大石壁(如前所述,過道德門後可分為左右兩條路徑),也就是下圖編號一的路線,石階雖多,但比較輕鬆不耗時。
選擇編號二的路線,過觀日亭與陡上階梯後穿越繞腰土徑,也就是開山寺步道,此段繞腰路頗長!
雖不算超級難行,路況原始醇厚,是傳統土路,路徑又很小條,一路走來忐忑不安,驚聲連連,雨天不建議走編號二山徑,會有坍方現象。如果說這種土路叫做精華段,嫩咖可能很不適合啊XDD
編號二的繞腰路線花了我非常多時間,終於走出迷宮,到了獅山大石壁,開心。
過獅山大石壁後,就是漫漫上坡石階路啦!約一千三百階黝黑發亮的「上坡石階」陡然出現眼前。
大概是前面走過危險又難行的開善寺步道,現在走這種上坡石板路,都覺得小巫見大巫了XDD 仍舊建議雨天不要來,石板路真的很滑。
望月亭為獅山古道的最高點,亦是新竹與苗栗兩縣界址所在,以此區分前後山,前山以日據昭和16年(1941)鋪設的石階古道為主;後山原為清幽山徑,民國60年改建拓寬為柏油路面。
望月亭算是前後山的中繼站,許多遊客都在這裡休息,亭前有間小店,生意不俗!
望月亭前方的小賣店,旁邊有一條不怎麼起眼的小路,是往氣象站與三角點的必經路徑。
從望月亭出發到三角點,約需15分鐘,前頭路徑因有民眾在此種菜,兩旁是菜園,尚稱好走,後面路段是原始山路,雜草叢生,時不時有倒塌的樹幹擋路,難度不亞於開善寺步道,同樣走的辛苦!而且需原路折返回望月亭,寶寶想哭。
獅頭山海拔492公尺,為臺灣小百岳之一,設有氣象局的自動觀測站,旁邊就是三等三角點了。
過望月亭後進入新竹境內,相較於古意盎然的苗栗獅頭山古道口,新竹獅尾顯得「現代化」許多,已鋪設上寬敞平整、車輛能行的柏油路面,跟苗栗前山相比較為好走。
我們是端午節當日前往,原先以為國定假日,台灣好行的發車時間應該比照一般假日?
不知該說幸運還是巧合,看到一輛苗栗南庄線的車車在眼前一晃,我們立馬衝過去,司機才說國定假日仍比照平常日,只有六日才算假日,彈性假期不算,所以最後一班到南庄的發車時間是下午三點半,錯過就無車可搭!等於一個小時僅有一班車。
本次獅頭山全紀錄因陽光普照,全程走來尚稱順暢、滿意,也體會了種種不同的路線,繳了一個還不錯的成績單!下次再訪,應是走完六寮古道+獅頭山環狀線的挑戰。
爬完山回台北,不知道為什麼,從屁屁開始到腿,整整痠痛了兩天~豈一個慘字了得!
仍舊建議雨天別來訪獅頭山,會讓你有穿溜冰鞋的強烈感受......
獅山古道等級:(好走程度滿分五個奶嘴)
延伸閱讀:蓬萊溪護魚步道 http://bibi0920.pixnet.net/blog/post/143539141
獅山古道苦情記 http://bibi0920.pixnet.net/blog/post/234125896
獅頭山古道口 http://bibi0920.pixnet.net/blog/post/142786574
勸化堂之旅 http://bibi0920.pixnet.net/blog/post/2298639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