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過滿多手工皂老師的課,有昂貴的業界大腕,也有小咖皂師,
一般老師大多都會建議,油跟鹼水的溫度,相差要在10度以內,避免做出失敗的皂款。
當然,也有遇過兩位大咖老師說,這根本沒差!(兩手一攤)
如果要控制兩者溫度相差在10度內,只有想到兩個方法:
1. 氫氧化鈉倒入放水的量杯內,等待降溫至45度備用;反之,油品溫度過低,需加熱至適合的溫度。
2. 氫氧化鈉倒入「冰塊」內,減少等待降溫的時間。
兩種我都嘗試過,
方法1的缺點:等待鹼水降溫的時間相當漫長,想想,從90度降到45度........嘖嘖。
方法2的缺點:水凝結成冰也要幾個小時,最好保證冰箱隨時有備用冰塊,否則只好花錢到小7買衛生冰塊。
發懶的大齡OL,這次腦筋動到了「溫度」這個課題身上,與諸君分享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材料A (油品總量610)
油品 重量 比例
橄欖油 100g 16.4%
棕櫚油 50g 8.2%
椰子油 640g 75%
材料B
水量 425g (採2.4倍左手香)
NaOH 177g (未減鹼)
材料C
皂屑
INS 226
打皂日:2017.05.27(端午連假第一天,星期六)
脫模日:2017.05.29
啟用日:不能用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製作筆記】
1.關於左手香溶鹼的做法,請點選下面網址http://bibi0920.pixnet.net/blog/post/306124521 就不贅述了。
這次沒有將左手香製成綠色的冰塊,直接將左手香汁溶鹼,也沒有等待降溫。
2.手滑了一下,左手香榨汁時水加多了一點,
導致左手香汁不夠濃厚,成皂後的綠是微微的、淡淡的,那種綠隱而不顯!
基本上左手香汁濃度越高,成皂顏色越綠,拿之前作的左手香皂比一比,就知道顏色差多少。
4.鹼水沒有降溫的關係,熱熱的鹼水直接倒入油鍋中混合,可以摸得出來,整鍋溫度至少有50度以上吧?
懶惰又性急的我,也沒有分段慢慢將鹼水倒入油品鍋中,而是豪邁的倒入!
油溫越高,皂化反應越劇烈,整個皂液也越不均質,大概喇不了多久,就trace了,
可能某些部分已經皂化完成,某些部分還尚未融合,造成失敗的因子。
5.將皂液倒入造型模,成皂後有幾塊外表白粉嚴重,幾塊產生奇怪的失敗現象,雖稱不上完全的失敗,也很不OK。
來看看太陽跟月亮的臉,好像很正常吼?
月亮的臉偷偷地在改變~~~月亮的臉偷偷地在改變~~~~
(有注意到嗎??)
靠邀~~這也太驚人了,根本就是月球表面~~~皂化不均質的結果,
風化月球表面 這部分就不能用了~~
打了三年皂,頭一次出現這種恐怖的失敗XDDD
【檢討心得】
事後跟南和月老師討論「溫度」這檔事,
老師說他課堂上做過實驗,認為溫度沒有差別,零下跟高溫都可成功成皂,
重點在於鹼水入油品鍋時,要慢慢的,緩緩的攪拌融合,達到比較好的皂化反應,
而熱鹼水入冷油鍋,也不是不可,只是比較不好,
因為高溫會造成劇烈的皂化反應,若熱鹼水沒有緩緩的分段入冷油鍋,容易造成不均質!
至於為何皂書上老是說建議相差十度內?是為了讓初學者有個依循,減少失敗的風險。
看來在作皂這條路上,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呢!個性也要更緩一些才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