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了連續假期的PO文時間,這次是2017端午連假。
今年端午連假,我去苗栗爬山,令人感到驚訝的是,南庄鄉完全沒有慶端午的氣氛呢~~跑遍市場跟老街都看不到粽子與阿龍的身影!倒是大排長龍的人潮,等著買桂花冰!
我以為整個苗栗都是醬,不盛行吃粽子,未料住在苗栗縣頭份市的朋友說,頭份市場一堆粽子耶XDDD 朋友同樣對於「南庄無粽」的狀況感到不可思議。
最後,我在「苗栗高鐵站」的苗栗物產館,買到了三顆一百的客家粽,是不是有點搞笑。
回歸正題!
一位前同事想學「免費」的手工皂,說啥想加山苦瓜喇皂,覺得太浪漫了!
大齡OL對「免費」這字眼可是敏感的很,進孔子的補習班都要收肉乾了,拜師學皂送幾包寶咖咖不為過吧!
不擅言詞的大齡OL,當眾應和了幾句:「山苦瓜入皂很浪費食材,溶鹼的高溫會破壞山苦瓜的養分,食物入皂只是加速酸敗,影響保存期限,沒啥好浪漫的,只有發霉二字!」
雖然這只是打發對方的話語,也是當時真真切切的想法,大齡OL確實覺得好食材入皂很糟踏,心裡也對「尊師重道」這四個字介意的很!我在習藝這條路上花掉不少銀兩,眾所周知,站在我的立場,不太可能免費撥冗教學,更何況對方是比自己在各方面都更富足的!
認識的友人我可以收工本,也可以以物易物,就是不好意思直抒胸臆:「老娘不免費教學,專業有價!」
這是我的錯!或許也傷了對方,這回分享的,就是前同事想做的「山苦瓜皂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材料A (油品總量300g)
油品 重量 比例
材料A (油品總量357g)
油品 重量 比例
橄欖油 90g 30%
棕櫚油 45g 15%
椰子油 45g 15%
芥花油 30g 10%
甜杏仁油 90g 30%
材料B
水量 99g (採2.3倍山苦瓜水)
NaOH 43g (未減鹼)
材料C
添加物:黃色色粉,紫色色粉,茶樹精油
INS 128
打皂日:2016.08.06
脫模日:2016.08.09
熟成日:2016.09.10
操作步驟請參酌此篇:http://bibi0920.pixnet.net/blog/post/292559395
【製作背景】
時光荏苒,開始做手工皂一年後,因弟弟一句「容易長痘痘」,開始檢討過去是否太過滋潤的配方,想到夏季常見的山苦瓜食材,到碧潭跟友善小農買了來自烏來的「有機山苦瓜」,一個小小的綠色山苦瓜就賣我快100元,這手工皂的成本也太高XD
將山苦瓜打成淡淡的、翠綠的汁冰鎮溶鹼,可惜溶鹼後顏色大變,出現了討厭的屎色,又飄出不好聞的味道,臨時改變作法,做成彩帶吧!反正還有一堆色粉,堆在那也不知該怎麼辦!
原料越不單純,越容易T,打不超過10分鐘,就逐漸濃稠了,這對越來越懶惰的大齡OL,無疑是件好事,
做成彩帶跟分層皂的概念很像,不過我懶了,也不想等下層凝固,就自顧自的一層一層亂疊亂加,也不知道切出來會是什麼樣子,呵呵~這就是手工皂的魅力所在吧!
做皂跟做人做事是一樣的,用什麼樣的態度喇皂,就會出現什麼樣的成品,
現今的喇皂態度著實怠惰,隨意喇皂、隨意堆疊皂液,就連模子都懶得脫,出水也懶得擦,整個呈現一種「放生」的狀態,就讓肥皂如同原野,自然的成長吧!
就出現這種外型很不帥氣的成品,表面氣孔很多,整體感粗糙,被家人說很沒有2015年的水準啊!
還好,山苦瓜成皂是白色的,不是恐怖的屎色!
【使用心得】
洗淨力不差,配方上易流鼻涕的軟油加太多了,軟油有70%,這系列使用後如果沒有好好晾乾,整塊會糊糊軟軟的,實在不是我喜歡的調調,總之,此配方OUT。
至於加了山苦瓜有沒有特殊的感覺,答案是:沒有!
苦瓜直接拿來吃比較實在喔!
最近在測試排切的厚度,之前都習慣切2公分的寬度,家人常常抱怨厚度太薄了,感覺很小氣(主要是家事皂的部分,家事皂太薄會不易使用),後來將寬度改成2.5公分,雖然只是增添0.5公分,視覺效果上卻差很多很多,傑克,這真是太神奇了!
看上圖比較就知道,2.5公分寬整體感胖了不少,學生說2.5公分的肥皂看起來比較討喜可愛!
改成切2.5公分寬後,原本一條能切8塊手工皂,變成只能切6塊,啊啊啊~~~~~捨不得啊~~~~~我是個小氣的老闆XDD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