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一篇從撰稿到完成,整整拖了快半年,越熟悉的路線,越懶得下筆呀XDD

談到與石碇的緣分,那是在一個陰雨綿綿的冬季,為了賀前老闆升官,穿著咖啡色牛角扣毛料大衣、紮著馬尾,芳齡20幾的青澀OL來到了石碇,對石碇的第一印象,是溪流多、河中巨石多,十足的純樸樣,而這外顯特徵也與其地名有關。

[細說石碇]

石碇地名的由來,有兩種說法:

一是早期出入常須跨越溪中大石,就像跨越舊式房屋大門的門檻一樣(閩南語稱為「戶碇」);二是船隻停泊時須繫河中巨石以碇泊。不管哪種說法,都跟河中巨石多脫不了關係!

DSC01642_副本.jpg

石碇早年盛產煤礦和茶葉,石碇集順廟前廣場是坪林、深坑一帶茶葉的集散地,曾有過風光的歲月,北宜公路開通後,坪林取代了石碇茶葉集散的地位,因人口外移、開發較少,保持著較純樸的風貌,台版千島湖翡翠水庫一夕成名後,才揭開石碇神秘的面紗。

[交通方式]

公車:欣欣客運666北碇線

捷運景美站→世新大學→考試院→再興中學→文山行政中心→捷運木柵站→東南技術學院→深坑國小→雙溪口→石碇(車程約五十分鐘,每四十分鐘一班車)

開車:

北二高→國道五號→石碇交流道→下交流道後左轉直走到底(100公尺),再右轉往106乙線往石碇方向直走即可到達(下交流道後約五~十分鐘)

[一日遊路線]

石碇老街→淡蘭藝文館→萬壽橋→集順廟→烏塗溪步道((巨石→大板根→摸乳巷→更仔糕))→烏塗窟社區→回程

DSC03861_副本.jpg

baby01.gif  石碇老街(不見天街、吊腳樓建築)

聞名的石碇老街以萬壽橋為中心,分成石碇東街(老街所在地)與石碇西街。

西街因產煤發展較早,日治時期東街交通開始發展,便有人往當時僅有「乞丐寮」的東街居住,目前人口多聚集東街,為石碇最繁榮的地方,這跟只要有捷運,田地也會變大樓是一樣的道理XDD

為充分利用東街狹小的腹地,本是適應山區多雨天候而設的亭仔腳,充當起街道的身分,形成街道上方直接連接建物的風格,不透光的陰暗街道,號稱「不見天街」;過去在山區,為了把房屋建築在理想的地方,日據時代東街靠溪側的房子,屋腳下都用大柱子撐起,形成與河爭地的吊腳樓建築,蔚為石碇老街特殊景觀!

DSC01630.jpg    

石碇老街長度不長,多為住家,僅少數藝鋪特產店進駐,有一間「百年石頭厝」與罕見的「遠光打鐵舖」,跟印象中吃吃喝喝的台灣老街大異其趣,每到假日老街遊客絡繹不絕,公所還蓋了小小的「石碇之心」咖啡廣場,對於口袋不夠深的大齡OL來說有點貴,至於推薦哪間餐廳?街上幾間都很有名,王氏豆腐根本就是地標吧!

initpintu_副本.jpg

baby01.gif 烏塗溪步道(全長約2公里,單程步行約1小時)

步道等級o-02o-02o-02o-02(五個奶嘴為最好走)

從老街過萬壽橋來到集順廟,有一條沿溪而建的烏塗溪步道,算是親子級的路線(非無障礙步道),對面有一間淡蘭藝文館,提供石碇區的簡介與藝文展覽,淡蘭藝文館旁有間很有名的石碇一粒粽,口味一般,又小又貴,推薦深坑的粽子。

步道起點從石碇國小與集順廟之間的小巷弄進入,全長約2公里,單程步行約1小時,除了少部分路段坡度起伏較大、地磚破碎,大體上鋪設完善,帶點人工化的味道,里程夠長、路線單純,直直的一路走就對了,絕對讓你走到爽!至於標題為何取名「屬於冬日的記憶」,絕非大齡OL在賣弄風騷、自比文青,盛夏來走一遭,就知道這是「真知灼見」!

DSC03857_副本.jpg

有人把烏塗溪步道類比為坪林的金瓜寮溪步道(詳情請點連結),除了都沿「溪」之外,相似度並不高啊!夏季的金瓜寮溪步道浸潤在蓊鬱的樹林下而顯得清涼暢快;烏塗溪步道僅中間一小段路竹林茂密、帶點原始況味,缺乏樹傘的遮蔽下,夏季溪水彷若燒滾,噴汗指數破表,完全沒有走的動力!某年夏天來石碇,後頸不僅曬傷,尚未生子的大齡OL竟黑色素沉澱了一整年!

DSC03828_副本.jpg

每當回想起幾年前的那個夏天,欠缺保養的後頸依然能感到一陣被陽光親吻的酥麻!自此,我將烏塗溪步道歸屬於寒冷的季節,在溫厚的冬日暖陽下前行,跟身旁老伴話家常:「老耶!明阿日愛呷菜喔!」大齡OL沉溺於這種溫熱的依戀與幻想,誠徵老伴ing

baby01.gif 巨石

來這不僅可欣賞烏塗溪下游河床的巨石(山豬石),還有運煤橋遺址,道出台灣黑金(煤礦)的興衰歷史,石碇煤礦產業在民國58年石油引進台灣,加上國外廉價煤礦競價後,成為夕陽產業逐漸沒落,現在僅能從橋上雕塑遙想當年風采!

DSC03903_副本.jpg

步道周圍群山環繞,十足的鄉村景致,而眼前這一座不合時宜的巨大橋墩,就是北宜高速公路了,這可是相當23層樓的高度!

DSC03808_副本.jpg

baby01.gif 大板根

最具代表性的植物,非大板根樹莫屬了,目前是烏塗溪步道的地標!

DSC03835_副本.jpg

baby01.gif 摸乳巷

下一站,來到摸乳巷。

石碇的摸乳巷,是貨真價實的地名(請見門牌),這是雙北少見的台灣早期舊式小門牌,特色是藍底鐵牌+白漆字,牌面小且掉漆就無法辨識了,台北市率先改為綠底白字的放大牌面,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後,再怎麼激烈地派員下里貼「區」字貼紙,試圖抹煞過去的記憶,百密一疏,舊愛最美。後來新式門牌都是白底+不同顏色,甚至搭配區域特色的圖樣,都會區為了方便駕駛找門牌,每隔一段距離還會有一面大型門牌。

DSC03851_副本.jpg  

早期烏塗溪山徑狹窄,山壁剛好有兩顆突出的石塊,為了保持平衡,須手抓石塊避免跌落溪谷,被戲稱「摸乳巷」,久而久之,就成了當地的地名。

DSC03846_副本.jpg  

現今的摸乳巷,是絕佳的休息處,附近有景觀餐廳、古厝,走到這約一半的路程,若再續行,後段是更為開闊明亮的依山傍水鄉村風光,景觀較無變化,遮蔽處更少,不耐走的朋友或家庭客可考慮在此折返

DSC03860_副本.jpg

baby01.gif 更仔糕(阿米甜)

這兒還隱藏著難得一見的古早味點心,起頭處的集順廟前廣場與步道尾端近烏塗窟社區,分別有兩家在販售,採用在來米炊蒸製作,味道類似鹼粽,口感Q彈,滋味一般,目前兩家都是一盒30元,各有千秋。

 DSC03803_副本.jpg     

烏塗窟社區的林新發更仔糕是老店,有節目採訪,自從一次價格大幅調漲20→30,因前後購買只差一星期,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,就沒再買過了!集順廟前是新設的攤販,感覺是一對老夫婦想充實退休生活而賣,我覺得這樣也很好!

DSC03838_副本.jpg

抵達步道終點後,再續行可抵烏塗窟社區與聚福宮,若懶走不想折返,烏塗窟社區有666公車站牌,可直接搭乘公車回家去。

DSC02185_副本.jpg

走這步道已經幾年了,以前沒啥人走,很難得才會遇到一對;現在遊客越來越多,走路還要閃人!同事嗆步道文沒啥人看,別白費氣力,原本想簡單寫寫,不知不覺成了金庸大長篇!石碇不僅山多,廟宇也很多,介紹一間很有名的石碇五路財神廟給大家認識,詳情請點連結

http://bibi0920.pixnet.net/blog/post/264113839

DSC04142_副本.jpg  

arrow
arrow

    bibi0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